我不知道公開進行與個人信息有關(guān)的工作是否明智甚至合法。您對此有何看法?
愛管閑事的商務旅行者,女性
露西的回答
我覺得你對這事考慮不夠全面。對5C座位上那位婦女來說,要趕著完成對幾個員工的評估,飛機是比辦公室更合理的場所。華盛頓是個很大的地方,佛羅里達也是,6D座位上某個愛管閑事的女性認識相關(guān)員工的可能接近于零。即便你確實認識他們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在某個測試中得了62分可能也沒那么有趣,不是么?與此相反,如果5C女士在辦公桌前做評估,經(jīng)過她身后的人認識相關(guān)員工的可能性接近100%。而他們實際上對這些信息可能極感興趣。
我對于公共場合各種偶然因素導致的泄密并不感到特別擔憂。即便我擔心這事,對此也沒有太多應對辦法。如果你要求所有員工在飛機、公車或者星巴克(Starbucks)都不得查看任何敏感材料——即便只是略微敏感,你就得穿越回所有工作在辦公室完成,多數(shù)還是在緊閉的大門后完成的時代。即便有人可能認為這正是他想見到的結(jié)果,現(xiàn)在也為時已晚。妖怪已從瓶中放出來了。
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人們要考慮一下常識。他們需要考慮信息的保密性有多高,身邊的人有多大可能會對這些信息感興趣。因此,如果你在一個滿是銀行家的人滿為患的酒吧,大聲在電話中談論收購競標是個極壞的主意。而如果你是在公共汽車上,用智能手機審批費用則問題不大。
即便在電腦出現(xiàn)以前,總有些敏感信息會無意中泄露。過去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過這樣的例子,比如抵達唐寧街的大臣手里拿著會被強大的攝像頭識別的文件,或者備忘錄被馬馬虎虎地扔進公共垃圾箱。
對計算機來說,真正的危險不是愛管閑事的旁觀者。而是不該進入某個計算機系統(tǒng)的人侵入了該系統(tǒng)。因此,舉例來說的話,彭博(Bloomberg)披露其記者能借近水樓臺之便查看客戶信息——這可真的是個問題了。
你的建議
防不勝防
在其他人可能看到細節(jié)的地方永遠都不該打開這類文件,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誰可能在看著。我一位前同事曾在一次競標中贏得大單,因為在飛機上他看見了競爭對手給出的條件,于是他下飛機后更改了他的價碼。
咨詢師,男性,66歲
貼警示標
經(jīng)常進行商務旅行的人的筆記本電腦上應該貼張標簽,上面寫上:“我對保密數(shù)據(jù)足夠小心么?如果不是,請撥打這個號碼……”這樣我們就可以向他們的主管告發(fā)他們。就像高速公路上卡車背后貼著的“我是個好司機么?”的標簽一樣。
男性,匿名
隔墻有耳
我做投資銀行家時曾與一位客戶一起吃午餐。一位我們銀行的高管就坐在我們鄰桌,不過他面朝另一個方向,因此沒看見我。當時他正與同伴談論即將開展的業(yè)績評估和關(guān)于我熟識的一些人的晉升或獎金前景的問題。
如果有什么教訓說明應把個人事務嚴格限制在私人場所,這就是一例。
前銀行家,男性,42歲
享受一下生活吧
在航班上工作很不明智。睡一覺、看本書、吃吃喝喝要好得多。還可以看部電影。生命是如此短暫啊。
匿名
顯示屏廣告時間
5C座位那個人應該用隱私屏幕——一種帶偏振的玩意,能讓6D座位上人士的眼中一片模糊。
匿名
隱私已死
我們生活在一個透明時代——隱私已死,成千上萬個cookie和社交媒體形成的遠程顯微鏡已把個人隱私碾得粉碎。而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,員工被要求在醒著的每個小時都保持高效和待命狀態(tài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