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種能力,基層成長起來的管理者大都具備;遠離基層的高層管理者后者強而前者弱;長期呆在基層的管理者正好相反。在一個公司里,兩種能力都要抓、都要硬,而且要對接起來。
公司初創(chuàng),干活的多過做數字的,公司就發(fā)展;公司大了,相關當事人(stakeholders)多了,統(tǒng)計干活的就增加,因為當事人們想知道公司的現狀、發(fā)展前景。大公司,沒有一個人能覆蓋所有的領域、以直觀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些問題,這就得數字專家們出馬。在這個時候,公司越來越多的注意力和資源都集中到數字上,至于這數字是怎么做出來的反倒不重要了。經理人的能力標準不在于是否知道怎么干活,而是能否預測公司能夠達到什么目標,以及確保目標達到。
舉個例子。我認識兩個總監(jiān),一個是干活出身,知道庫存應該怎么計劃,庫存周轉很好,是行業(yè)第一,但一直沒法準確地預測年底的庫存會是多少、周轉率會有多高,屢屢偏離目標,不管是高還是低,結果都一樣:經常被批;另一個總監(jiān)正好相反,他不懂庫存計劃,庫存周轉率也是一年低于一年,但因為這老兄是財務背景,駕馭數字的能力技高一籌,總能很好地預測季度、年度的績效,反倒如魚得水,績效"超群"。
當然這個例子也不足以說明你該做什么樣的人,因為不管做哪一種都有失偏頗。現實中經常會有這種現象:基層干活的看不慣公司層面做數字的,認為后者務虛;做數字的也看不慣干活的,認為他們只知低頭拉車,不知抬頭看路。其實一個公司里,沒人拉車自然不行,但不知道車要到哪里去也是個問題。兩種能力都必不可少,切不可厚此薄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