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電影《刮痧》中,老父親用傳統(tǒng)刮痧為孫子治病,卻害兒子和兒媳被人控告虐待兒童。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刮痧后出現(xiàn)的紅痧斑的確讓很多人望而生畏。不過最近,寫字樓中卻吹來一陣“刮痧風”。連日來,記者通過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白領們青睞刮痧,是因為它不僅可對抗“職業(yè)病”,還能減緩壓力,因此,一向注重形象的白領們,也不在乎脖子上是否留下紅痧斑了。
白領“迷信”刮痧減壓
崔艷今年38歲,是沙坪壩一家奢侈品商貿(mào)公司的大區(qū)營運經(jīng)理。12月20日,在沙坪壩華夏銀座的電梯里,她脖子上的紅痧斑引起了記者的注意。經(jīng)過一番交談記者才知道,原來,這是刮痧留下的。崔艷說,剛做完時紅痧斑很明顯,過幾天就消了,這些年,上班久坐給她帶來了不少職業(yè)病, “同事推薦了刮痧后,一直堅持做到現(xiàn)在,感覺肌肉很放松,肩頸和腰部幾乎沒再痛了”。
在重慶的各大寫字樓中,像崔艷這樣的“刮痧控”還真不少。在沙坪壩從事教育職業(yè)的陳姐就告訴記者,壓力大時,她最愛去刮痧,“壓力一度讓我處于緊繃的狀態(tài),空閑時做一個,把壓力刮走”。在南坪亞太商谷寫字樓負責行政工作的小王說:“刮痧讓深受‘職業(yè)病’困擾的白領看到了希望。”尤其是連續(xù)加班熬夜后,血液不循環(huán)、排泄系統(tǒng)紊亂,刮痧才能治。
每天接10人 刮痧店“很忙”
昨日上午10點半,記者來到沙坪壩的華夏銀座大樓,在位于15樓的一家刮痧會所里,三位女士正在接受刮痧。記者看到,女顧客的背上都擦了某種光滑的介質(zhì),技師手拿著玉石,從背部上方順勢往下刮,不到兩秒鐘,一道紅痧斑就清晰可見,而隨著動作不斷重復,痧斑的顏色越來越深。技師胡紅玲說:“出現(xiàn)深紅色的痧斑,就說明體內(nèi)有寒氣和濕氣。”
據(jù)胡紅玲介紹,在預約前提下,他們每天也要接待近10位客人,而其中,白領至少占80%。解放碑的一家美療會館的技師容健告訴記者,“輻射臉”讓白領叫苦不迭,由于面部刮痧強度小,不會造成痧斑,面部刮痧能改善膚色暗沉,因此,很受白領歡迎。
觀點
專家:4種情況不宜刮痧
據(jù)容健介紹,刮痧有一定痛感,但是在人體可承受范圍內(nèi)。如今,刮痧主要分為治療型刮痧和保健型刮痧,治療型刮痧強度大,針對癥狀嚴重者,一般5天做一次,次數(shù)視患者恢復情況而定,保健型刮痧強度較小,主要針對亞健康人群,一般7~15天做一次,次數(shù)依個人情況而定。容健說,市面上,一次刮痧的價格在20~300元之間,通常情況下,痧斑一周后可消退。
那么,不同的痧色到底反映出身體的何種問題呢?容健介紹到,紫色到黑色之間的痧色,代表身體里寒氣重;鮮紅到潮紅色之間的痧色,代表體內(nèi)有風、濕、熱;淡紅色痧色,通常視為正常情況,是由皮膚因受物理刺激而引起。不過,痧斑的深、重、淺只是一項參考依據(jù),具體還要靠醫(yī)生的現(xiàn)場觀察。
“刮痧有許多功效,如去邪氣,即驅(qū)風、除寒、去濕熱,又如活血祛瘀、疏通經(jīng)絡等,不過,刮痧并非人人皆宜,它也有禁忌。”重慶市中醫(yī)院針灸科主任中醫(yī)師王竹行表示,以下情況都不適宜刮痧:1.飲酒后;2.皮膚潰爛者;3.有皮膚傳染病者;4.過度疲勞、身體虛弱、對疼痛敏感的人群,以及孕婦的腰腹部禁止刮痧。王竹行還表示,刮痧后不宜吹冷風、洗澡。同時,她還提醒市民,刮痧不能過于頻繁,易損傷體質(zh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