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獅子大開口。
你的期望待遇要可以說服得了別人,如果你的現(xiàn)職給你年薪80萬、績效獎金有另外的20萬、考慮到換工作的風險和比較大的責任因此你希望有一些加薪,整個加總起來的期望待遇為120萬年薪,我會覺得這有繼續(xù)談下去的空間;但是如果應(yīng)征者原本的薪資只有每個月4萬元,面試時卻開價6萬元月薪,那我就很想知道,究竟是憑什么這位應(yīng)征者會認為自己可以拿到這種薪資?
你的期望待遇要可以說服得了別人,如果你的現(xiàn)職給你年薪80萬、績效獎金有另外的20萬、考慮到換工作的風險和比較大的責任因此你希望有一些加薪,整個加總起來的期望待遇為120萬年薪,我會覺得這有繼續(xù)談下去的空間;但是如果應(yīng)征者原本的薪資只有每個月4萬元,面試時卻開價6萬元月薪,那我就很想知道,究竟是憑什么這位應(yīng)征者會認為自己可以拿到這種薪資?
我有過一次經(jīng)驗,那時我打算離開一家公司,不過因為和總經(jīng)理的交情真的很好,于是同意替他們找到繼任者才離開,我那時也不過是一個只帶2位部屬的人力資源經(jīng)理,后來我面試到一位留學美國的碩士、在知名企管顧問公司擔任過顧問、參與過一些知名企業(yè)的職位評價專案、但HR工作年資也不過六七年左右的應(yīng)征者,他直接開價180萬年薪,每年公司所發(fā)給市值上百萬的分紅配股另計。我面試完只能搖搖頭,真有這種行情,我還會想要離職…才怪!他要不是看上我們公司高過300元的股價,認為可以來敲竹杠,就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有幾兩重。
所以,不要開出一個“等待別人來殺價”的價碼,因為公司的HR不見得有意愿要陪你玩這個游戲下去。很有可能你期望的待遇是160萬,而對方愿意出價120萬,你明明也覺得這個數(shù)字符合你的底線,但是你偏偏要再喊一個145萬出來,結(jié)果用人單位和HR討論以后,決定去找另外一個條件稍差但是只要130萬的應(yīng)征者。我說過的,有時候你會遇到一個*方市場,所以其實輪不到你擺姿態(tài),但是你還是想要試試看,結(jié)果就平白地把一個工作機會給丟掉。
不要陷入討價還價。
我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先把“期望薪資”丟到談判桌上,然后靜候?qū)Ψ匠雠疲确秸f我的期望待遇是160萬,對方第一次的開價只有年薪120萬,我不會想要在中間來來回回針對數(shù)字協(xié)商,所以我會禮貌性地徵詢對方有沒有談判的空間、直接開口說:“我當然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,不過我了解你們會有你們的難處,所以考量到公司未來的發(fā)展可期、工作也很有挑戰(zhàn)性,我會考慮把期望待遇降低為145萬,更希望你們可以感受到我是真的很愿意為貴公司效力的決心和誠意…”然后結(jié)束討論,交給對方去決定。
我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先把“期望薪資”丟到談判桌上,然后靜候?qū)Ψ匠雠疲确秸f我的期望待遇是160萬,對方第一次的開價只有年薪120萬,我不會想要在中間來來回回針對數(shù)字協(xié)商,所以我會禮貌性地徵詢對方有沒有談判的空間、直接開口說:“我當然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,不過我了解你們會有你們的難處,所以考量到公司未來的發(fā)展可期、工作也很有挑戰(zhàn)性,我會考慮把期望待遇降低為145萬,更希望你們可以感受到我是真的很愿意為貴公司效力的決心和誠意…”然后結(jié)束討論,交給對方去決定。
我遇過一次對方就真的因此給我145萬的薪資,那剩下來的就是我自己的問題(請回到前面討論自己的底線的那一段);不過我也遇過一次,對方只加碼到130萬并暗示說是我的要價太高,當時我就簡單謝謝對方的誠意,接著婉拒對方的聘用,結(jié)果他們大概被我的強硬態(tài)度嚇到了吧,掛掉電話和他的主管討論過后,又打電話來加碼到140萬,不過我沒有再給對方任何機會,因為我認為那家公司顯然不認為這個職務(wù)有這個價值、更重要的是他(公司的薪酬主管,而我去應(yīng)征的職務(wù)是公司的組織發(fā)展專案主管)連薪酬談判都要反覆回去請示主管,就代表他得到的授權(quán)不足,那么我完全就知道自己加入以后會和什么樣的老板合作,既然這樣,那我想就算了。當然不是說我這樣作一定比較好,只是分享一下個人經(jīng)驗,至少我不會和公司討價還價。
態(tài)度堅定大方。
對大部分的公司而言,要價高了肯定會被討厭,但是要價低了也沒有人會感激你的犧牲,既然如此,我覺得在態(tài)度上其實一點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或是扭扭捏捏。我遇過一個很有趣的薪資談判經(jīng)驗,應(yīng)征者來應(yīng)征一個公司的主管職,我們考慮到他現(xiàn)在的年薪是160萬,沒有太多其他福利,所以我們決定給他年薪175萬,另外配發(fā)一部百萬元等級的轎車當作代步車、大臺北精華商圈的*公室停車位、以及現(xiàn)在可能很值錢但是在當時只是還好而已的汽車油資費用。
對大部分的公司而言,要價高了肯定會被討厭,但是要價低了也沒有人會感激你的犧牲,既然如此,我覺得在態(tài)度上其實一點也不需要拐彎抹角或是扭扭捏捏。我遇過一個很有趣的薪資談判經(jīng)驗,應(yīng)征者來應(yīng)征一個公司的主管職,我們考慮到他現(xiàn)在的年薪是160萬,沒有太多其他福利,所以我們決定給他年薪175萬,另外配發(fā)一部百萬元等級的轎車當作代步車、大臺北精華商圈的*公室停車位、以及現(xiàn)在可能很值錢但是在當時只是還好而已的汽車油資費用。
我告訴他我們的決定,他沉吟了許久,跟我說:“其實說真的,你也知道我年紀不輕了,在現(xiàn)在的公司也很受到重用,換工作總是一件麻煩的事情,我還要跟我太太商量一下才能決定耶。”我自然就回答他:“所以你要考慮一下,才會決定要不要加入我們公司,這當然沒有問題啊…”“啊,也不是這樣啦,只是喔,你會不會覺得我現(xiàn)在換工作是有一點點冒險的事情?”于是我們在電話中交涉了大約半個鐘頭,但他就是沒有表達他到底要不要來任職。
后來我老板聽完我描述的對話以后有一點哭笑不得,問我說:“你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他是在要更高的薪資嗎?”說真的,我那時和應(yīng)征者談薪水的經(jīng)驗不是很豐富,還真的是不知道他的意圖。后來工作久了以后,遇過各式各樣談判薪水的方法:覺得家住得遠的、換工作有風險的、原來有配車而這里沒有的、以前的公司年休假比較多、以前的公司股票的股價比較高…不過我覺得這一切還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想清楚,然后一次把所有的期望(希望薪水多少、休假多少天、股票多少張…)講清楚。態(tài)度堅定語氣婉轉(zhuǎn)的必要的,更重要的不要拐彎抹角,曖昧不清的態(tài)度對談判沒有幫助。
不要得寸進尺。
我遇過很多應(yīng)征者,在面試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問過他期望待遇,而他也不是沒有回答,但是最后就是會變卦。比方說有一些應(yīng)征者會告訴你說希望的待遇是年薪100萬,最后公司確定要錄取他的時候,他又改口說“之前提到100萬只是可以繼續(xù)談下去的數(shù)字而已…”;更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還有“啊…我回家跟我老婆討論過了以后,覺得你們公司好遠,所以我想公司可不可以再提高一點薪資補償我的交通時間成本…”這一種的;不過我遇過讓我覺得最挫折的應(yīng)征者,是我之前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就分享過的案例,我們**比較好的薪資待遇以外,還**了百萬元等級的配車,結(jié)果那位應(yīng)征者告訴我說他要因為那一部配車,在他家附近多去租一個停車位,所以要我在原來議定的薪資數(shù)字以外,進一步提高每個月5000元來彌補那個車位支出(題外話:我所任職的公司的員工滿意度一直都偏低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,是因為公司的基層員工認為主管領(lǐng)取非常好的福利卻沒有同等的貢獻,更糟的是主管們在薪資福利上錙銖必較,比方說享有免費的公司配車和加油補助,然后抱怨配車的顏色不能自己挑選之類的,而這一類的抱怨聽在基層員工耳中格外諷刺)。說真的,我的工作是替老板解決問題,所以這一類的要求,我都會盡可能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,和應(yīng)征者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,但是我遇過好幾位總經(jīng)理,對于這一類的應(yīng)征者,幾乎都是“連談都不要談”的反應(yīng)。
我遇過很多應(yīng)征者,在面試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問過他期望待遇,而他也不是沒有回答,但是最后就是會變卦。比方說有一些應(yīng)征者會告訴你說希望的待遇是年薪100萬,最后公司確定要錄取他的時候,他又改口說“之前提到100萬只是可以繼續(xù)談下去的數(shù)字而已…”;更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還有“啊…我回家跟我老婆討論過了以后,覺得你們公司好遠,所以我想公司可不可以再提高一點薪資補償我的交通時間成本…”這一種的;不過我遇過讓我覺得最挫折的應(yīng)征者,是我之前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就分享過的案例,我們**比較好的薪資待遇以外,還**了百萬元等級的配車,結(jié)果那位應(yīng)征者告訴我說他要因為那一部配車,在他家附近多去租一個停車位,所以要我在原來議定的薪資數(shù)字以外,進一步提高每個月5000元來彌補那個車位支出(題外話:我所任職的公司的員工滿意度一直都偏低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,是因為公司的基層員工認為主管領(lǐng)取非常好的福利卻沒有同等的貢獻,更糟的是主管們在薪資福利上錙銖必較,比方說享有免費的公司配車和加油補助,然后抱怨配車的顏色不能自己挑選之類的,而這一類的抱怨聽在基層員工耳中格外諷刺)。說真的,我的工作是替老板解決問題,所以這一類的要求,我都會盡可能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,和應(yīng)征者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,但是我遇過好幾位總經(jīng)理,對于這一類的應(yīng)征者,幾乎都是“連談都不要談”的反應(yīng)。
大部分的情況下,這一類的應(yīng)征者幾乎都是過分小心的那一種人,深怕一開始把價碼提出來,會讓自己直接從候選人名單中被刪掉,所以一開始提出的期望待遇非常的保守,等到確定公司有打算錄用他了以后,才會想要開始談價碼;或者是因為公司對應(yīng)征者開出來的薪資接受地太過干脆,所以應(yīng)征者忽然覺得自己要價太低,也因此決定改口;再不然就是應(yīng)征者同時面談了A和B二家公司,而且同時接到二家公司的錄取通知,雖然A公司福利較佳但是B公司給薪較高,于是應(yīng)征者認為可以來和A公司談判,看看對方愿不愿意支付和B公司一樣的薪水。
面談時說的期望待遇是一個數(shù)字,等到對方要錄用你的時候你又改口另外一個更高的數(shù)字,說實在的,我討厭這種應(yīng)征者,而且我的職涯中,有至少二位總經(jīng)理對這種應(yīng)征者感到厭煩,因為你很容易給用人單位一個錙銖必較的形象,而這對找工作,尤其如果你應(yīng)征的是比較中高階的主管職(如果應(yīng)征的是基層人員,你大概也不會預(yù)期自己可以和公司談薪水吧),這簡直是一種致命傷。
我記得我說過的這個故事:我有一次應(yīng)征某一個工作,我的期望待遇是120萬,后來公司還真的就給了119萬,我后來想了一想,沒有說第二句話也沒有再去談判薪水就接受了這個聘雇條件,加入公司以后果然也進一步地發(fā)現(xiàn)我是所有的部門主管中薪水最低的(這只適用于HR主管,如果你是其他單位主管,你永遠不會知道別人的薪資),而我也從來沒有為此發(fā)表過任何意見,第一年后打完考績,我老板自己非常大方地一次給了我30%的調(diào)薪,那之后的三年,我也每一年都拿到Outstanding的考績,以及10%以上的加薪幅度,很短的時間內(nèi),我的薪水就超過了同級但績效相對上來說沒有那么杰出的主管。
這個故事并不是為了吹捧自己的努力,而是我認為任何一位工作者,只要拿出實力來,仍然可以在加入公司以后用自己的績效成績爭取加薪,真的不需要在還沒有加入公司,就為了一個月三五千的數(shù)字斤斤計較。所以一旦我把條件開出來,不管打算錄用我的公司是多么高興他們找到一個便宜又大碗的應(yīng)征者,我都不會追加我的期望待遇。
不要斤斤計較。
既然講到斤斤計較,我想要講另外一種不良行為。我**過那種招募的狀況是,公司支付超過他原來職位甚多的年薪(我記得那一次的例子是150萬,而那個資歷的應(yīng)征者原來的薪資只有約120萬元),然后那位應(yīng)征者在多領(lǐng)了30萬之后,和我計較他以前的公司**每個月1000元的手機補貼;也遇過準備要派駐東南亞的員工,公司除了薪水以外另外發(fā)給生活津貼、還代為租屋并支付房租,結(jié)果員工希望我可以補貼他每個月新臺幣500元左右的水電瓦斯費用,因為公司的外派人員*法中明訂有租屋的房租補貼,而他認為水電瓦斯的費用是房租的一部份。
既然講到斤斤計較,我想要講另外一種不良行為。我**過那種招募的狀況是,公司支付超過他原來職位甚多的年薪(我記得那一次的例子是150萬,而那個資歷的應(yīng)征者原來的薪資只有約120萬元),然后那位應(yīng)征者在多領(lǐng)了30萬之后,和我計較他以前的公司**每個月1000元的手機補貼;也遇過準備要派駐東南亞的員工,公司除了薪水以外另外發(fā)給生活津貼、還代為租屋并支付房租,結(jié)果員工希望我可以補貼他每個月新臺幣500元左右的水電瓦斯費用,因為公司的外派人員*法中明訂有租屋的房租補貼,而他認為水電瓦斯的費用是房租的一部份。
該怎么說呢?作HR的工作這么久以后,我想要這樣告訴所有的應(yīng)征者,你在面談的過程中為自己爭取到的每一塊錢,都會在你加入公司以后,透過某一種形式還給公司。我記得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位業(yè)界還算小有名氣的業(yè)務(wù)副總,也許是因為他的職等比較高或是他在以前的公司比較強勢吧,我總覺得他加入我們公司的時候,對我一直不太客氣,就連當時我們在談薪水的時候,他都一直擺出比較高的姿態(tài),而我猜沒有人告訴過他,在一家德商企業(yè)里面,HR主管有時候簡直可以用“權(quán)傾朝野”來形容,我有幾次試著提醒他一些工作上應(yīng)該要留心的人事物,但他總是一副愛聽不聽的樣子,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過去以后,我們總經(jīng)理請他離開公司,在我**完他的資遣事宜之后,他一直說要請我吃飯,想聽我的意見,看看他在未來的工作中哪里還可以作得更好,而我覺得“有這個必要嗎?你如果真的在乎這些,就不需要在一加入公司之初就和很多部門主管把關(guān)系搞得很緊張…”一位外商公司的副總尚且如此,換作是你,要不要在還沒有加入公司,就為了薪水的事情,在HR主管或是你自己的單位主管心中塑造一個“小家子氣”的形象,我想值得每一位上班族認真想一想。
總之我還是那一句話:我不是在教你獅子大開口。我認識一個朋友,總是抱著“凡事都是可以談判的”的心態(tài)在面對別人,也因此他在面對很多其他的同事或是商業(yè)伙伴的時候,一向都很強勢,他總覺得沒有人會作賠本的生意,所以人家不管再怎么退讓還是不至于全無利益?墒沁@其實對他自己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,因為至少我知道的,他們公司的HR就因此非常不喜歡他,覺得他是一個難搞的家伙,我自己在觀察,在職場上,沒有人可以占盡便宜,你在某一件事情上賺到了,經(jīng)常會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賠回去,所以再說一次,是不是要在還沒有加入一家公司以前,就先跟公司的某些單位把關(guān)系搞得很僵,大家應(yīng)該要深思。
也所以我只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,到底我們這些做HR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每天在**的業(yè)務(wù),然后你就有機會用一個理直氣和、義正詞婉的方法,向公司稍稍地表達一下自己的立場。畢竟,在還沒有加入一家公司以前,你第一個會接觸到的很有可能是公司的人力資源單位,你如果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,你會擁有知己知彼的優(yōu)勢。
以上的一些分享,是我個人的一些經(jīng)驗和觀點,也許不盡然正確或完備、甚至有一些地方可能失之偏頗,不過還是衷心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